阶层固化下,80后的垂死挣扎

浏览:3537 评论:10
2018-11-20 14:01:10 来自大咖云集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前几日,阿木的一个老同学来南京旅游,见面聊天才知道,他是创业又失败了,准备回老家休息一段时间。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因为这位同学的人生一直是顺风顺水,重点高中、重点大学、高薪外企,也是我们这帮同学中第一个月收入上6位数的人。

2014年,他所在的外企因为几次投资失败开始走下坡路,同学毅然辞职,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同时开启了他企图突破中产的冲刺跑……

可是他的创业路一直都不顺利,期间做过民宿、办过餐饮、投过实业,都失败了,最后倒在了一次高大上的影视众筹上。

还记得几年前聚会时,他意气风发的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现如今却心灰意冷,口头语变成:“算了,就这吧”。

几年时间可以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在30岁之前,我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可以拥有自己时代的人。现在我已经彻底没了脾气, 阶层已经固化,在很多很多事情上,我都感到非常非常的无能为力,算了,就这吧,马上都奔四了,实在累了。”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在享受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生活时,也渐渐显露出经济增速不平衡带来的一些后遗症,其中,阶层固化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的社会阶层流动已经持续呈现出同代交流性减弱,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趋势。

“拼爹”、 “官二代”、“贫二代”、“蚁族”等名词的出现,都是阶层固化的产物。

有些人觉得阶层固化是好事:"龙生龙、凤生凤",各司其职、各居其位并且代代相传,这样的社会稳定而和谐;

但有些人看来,阶层固化是社会发展、经济增速的一颗毒瘤,社会要有活力必须提高阶层流动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是真正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后这些年:

在第一个十年,社会流动性非常高,只要有“胆子”,敢拼敢干几乎都能发财;

第二个十年,需要有“路子”、有“脑子”,找到契机也能致富;

第三个十年至今,胆子、路子、脑子似乎都没什么用了,最有用的是“老子”,即拼爹时代。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流动性确实在一步步降低,也出现了越来越多起跑作弊的特殊人群,红二代→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打工族。

PS:“→”代表“看不起”……

阶层固化涉及到资源分配、精英壁垒等众多问题,作为我们普通百姓来说,需要关心的不是固化的原因,而是如何打破壁垒,跨越阶层。

阶层的分类标准有很多,大都是根据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权力资本的不同。

按照现在主流的说法,大家习惯把社会阶层简单分为三类:底层、中产和上层。

还有些社会学家把阶层分得更细,底层还分是否有房有业,中产再分白领和小企业主,上层也有三线、二线、一线的说法。

越是底层,对于阶层的分类越不敏感。

社会稳定后,阶层的跨越,自下而上越来越难,有些差距说是天壤之别也毫不夸张,甚至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才能成功。

对普通人,社会阶层流动有两个最大的契机: 高考和婚姻。

前一个几率小、难度大;后一个几率更小、难度更大,而且还风险重重。

除这两个“契机”外,社会上的其它机会和资源还有很多,上升通道也并没有关闭。

但大多数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工作,到头来却事倍功半,距离突破壁垒越来越远。

其实,真正阻碍阶层流动的并不是高考分数或颜值身材,而是 眼界和认知。

有时, 是我们自己的认知把我们牢牢地限定在那个层次上。

举个例子:

全国普查问卷,10秒内给出答案:假如你有机会穿越重回2000年,你想干点什么来致富?

对这个问题,眼界不同的人,答案一定是不同的。而前三的答案想必是:彩票、买房和炒股。

如果我们的答案也是这三个,那就别再抱怨什么社会壁垒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维模式与眼界认知,在社会分层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 冲破格局的第一步,一定是见识和认知的突破。


来源:小生爱财

作者:小生爱财

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热门版块 更多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