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宝宝要求“坐爸爸身上”讲故事,先生宠溺地把她搂进怀里,绘声绘色地讲起了绘本。算起来,他是个很享受陪孩子的爸爸了。他曾经为了她去抓天花板上的小虫子,陪她在游戏区搭积木,抱着她去公园抓泡泡,默默跟我念叨她长高了、一到周末就在盘算着带她去哪里长见识…… 前两天孩子晚上10点半还非要闹着看电视,不让看就大哭大闹。先生连续几天没休息好在书房补觉,我忍着怒火陪着她折腾,一直到最后压不住怒火暴走。先生出来陪她看了一会儿,进来就睡了。我有些欣慰,先生终于开始慢慢变成爸爸了。养孩子,是一个不用培训就上岗的项目。而作为项目经理“爸爸”的先生,也在努力学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昨晚先生讲的绘本是《就像我爸爸》。故事的梗概很简单,讲的是父亲陪伴自己孩子的方式:爸爸陪孩子抓蜘蛛、玩过山车、搭树屋、声情并茂讲故事、拔河、爬山……甚至在相册里就可以看到爸爸陪伴孩子的一点一滴。当然,孩子会胡闹、会撒泼也会不配合。可我们还是爱她,无条件地爱她。 《就像我爸爸》和《就像我妈妈》其实是姊妹篇。两本绘本表达的是同一个观念: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与无条件的爱。父母也在学习成长、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永远不会老去。 《就像我爸爸》的首页是爸爸举着一个大泡泡,孩子在一旁吹着肥皂泡泡。末页则是爸爸和孩子一起在浴缸里洗澡玩耍,把水洒得到处都是。整本绘本围绕的,其实都是爸爸如何将自己变成孩子,他教给孩子的知识不多,但带给孩子的爱和温暖,却无可取代。 想成为爸爸那样的人,其实是对爸爸极高的褒奖。爸爸可能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太多钱,但爸爸能自得其乐、享受生活乐趣、永远年轻。 在孩子心里,爸爸是充满勇气的。你看儿子吓得瑟瑟发抖,躲进了小浴巾里。而爸爸却眯起一只眼,踮着脚尖,只用一只手就抓住了蜘蛛。蜘蛛对孩子来说,就是个可怕的怪物。爸爸敢在坐过山车的时候睁开双眼,我就害怕得双眼紧闭。如果我长大了,我也会像爸爸一样勇敢对付怪物、去坐最陡峭的过山车也不会害怕。 在孩子心里,爸爸是有趣的。他会和孩子一起搭建树屋,顺着树干往上爬,像是一处爸爸和孩子的秘密基地,而其他的小朋友们看到爸爸的到来都会欢呼。他会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发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声音,比电视里的动画片还有趣,而孩子则抱着一只小熊,认真地听爸爸讲。我常听先生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家里穷,孩子们就在田里玩耍,用一担麦子换来的西瓜吃完以后扣在头上当帽子玩,风吹麦浪,大抵就是那样的场景。如今他已年近30岁,陪孩子的时候依旧像个孩子。他会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会趴在地上学孩子的动作,会各种搞怪逗孩子开心。在孩子的世界里,爸爸永远都在,不信你看满屋的相框,每一张里都是暖暖的回忆。 在孩子心里,爸爸不是完美、无所不能的。他和我们一样会犯错,比如在溜冰的时候,他就摔了一跤;比如他在烧烤的时候把香肠烤焦了;再比如他没有守住球门,让球进了框。但是愿意勇敢去尝试新鲜事物,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他愿意陪孩子画脸谱、玩沙雕、去水上乐园……每一件他从未尝试过的新鲜事物,都愿意去试试。 我们的父母大多忙碌,而我们也将踏上和父母一样忙碌的生活,留给家庭、留给孩子的真的不多。我常常会想,到底怎样的陪伴才算陪伴?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我想给的教育?知名作家叶萱说过一句话:我陪你走过这一程,是为了放手让你更好地走过这一生。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永远年轻、永远保持好奇心,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而无条件地给予爱、无条件地陪伴,会让他在走向社会时,能多一些勇敢和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