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用房子换养老金,划算么?

浏览:94 评论:6
2018-9-15 16:22:58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银发浪潮”席卷,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

面对这一浪潮,各方都准备不足。

一方面,老人没准备好。目前中国约有40.7%的老人仍是靠家庭供养,农村很大一部分老人要靠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四成老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只有约24%的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生活。

一旦老人病倒在床,产生的经济压力和照料压力,更会成为家庭的难题。

另一方面,社会也没有准备好。

虽然近年来全国基本养老保险金总体收入不断增长,但结构性问题突出,全国近2/3的省份出现了“收不抵支” 、“寅吃卯粮”的问题。

两年后,中国的失能老年人(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将达到42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

养老钱在减少,老年人在增加。

政府也在从很多方面想办法缓解养老问题,“以房养老保险”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尝试。

但这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是一条好走的路么?


前几天,刚好一位老邻居向我询问了这个问题,我帮他简单计算了一下,在这里也把建议分享给大家。

二.

老人今年65岁,独居,有个女儿在外地生活。由于老人年轻时没有工作,目前靠女儿给他补缴的养老保险,每个月能拿到1500元的养老金,基本生活还能保障。存款不多,只有一套房子,是60㎡的两居室,价值约120万。

老人的年龄和房产性质,都符合“以房养老保险”的规定,如果他办理了此保险,是否划算呢?我们来详细算算看。

根据地方政策和保险细则计算,65岁投保,房产价值120万元。除去上缴的保费,每月可得到保金3000元左右,到80岁(我国平均年龄),共可以获得养老金约55万元。

每个月多了一笔三千多元的收入,老人的生活确实会宽裕很多,但生活品质能有多大实质的改善就要打个问号了。

因为以老人勤俭的习惯和性格,大部分的余钱还是会攒下来,不会增加太多消费。

如果是爱花钱的老人,还要担心他们把这些保险金投入到保健品的无底洞中,现在有很多骗子专门针对老年人设置骗局,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回到上面的例子中,老人唯一的财产就是这套120万的房子,最终只换来55万的保险金,就算女儿不反对,自己算算也实在不划算啊。


换个角度考虑一下。

哪怕老人现在将120万的房子卖了,用70万换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剩余50万存入银行,或坐收利息,或买点年化5%左右的稳健银行理财,每月还有2000元的理财收入呢。

存款加房产,若干年后的个人资产总额肯定会远远高于养老金收入。

而且,手头备有一笔50万元的备用资金,遇到突发情况,也可以取出来渡过难关,而“以房养老”的这点养老金是按月发放的,老人甚至连卖房救急的可能都没有了。

另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

十几年以后,三千元还能有多少购买力,谁能保证。

而作为家庭资产中最能抗通胀的房产又抵押出去了。

若干年后,房价上涨,现金购买力下降,老人一定会后悔当初抵押房产买保险的决定。

尽管有保险公司承诺不赚取房屋价格上涨的收益,但上涨的这一部分投保人也享受不到,只有最终结算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

三.

这么算下来,是保险公司把钱都“骗”走了?

其实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以房养老保险”也是有较大风险的。

首先就是利息问题,保费和养老金两项均要按照5.5%的年利率进行复利计算,反向抵押产品现时要保持持续的现金支出,对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很高。

第二是长寿风险,结合第一个复利计算,老人如果领保超过20年,则养老金就有可能会超过房屋价值。

第三是房价波动风险,尤其是目前中国楼市风雨飘摇,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泡沫虚高,有很大过高估价的风险。

此外,以房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制度也存在缺失,对于投保人以及保险公司的法律保障都略显不足。

四.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想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以房养老保险”已经试点4年, 市场反应却依旧十分冷淡了。



综合来看,“以房养老”作为一个补充养老方式,还很不成熟,受众也较小,想通过“以房养老”彻底解决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

而对于我们来说,提高理财意识,养老靠自己才是正途!

合理分配家庭资产并积极理财,如果担心理财风险可以选择一些收益还不错,风险也很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用理财收益来提高生活品质,房子作为家庭最重要的财产,还是留在自己手上比较好。


公众号:小生爱财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