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少羡 于 2018-9-13 10:41 编辑 昨天夜里,有个粉丝问我,说理财不是要趁早吗?我攒钱、投资样样都做,但自己口袋里的钱却没有计划中的增长,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不仅是这位粉丝有这种困扰,在网上也能看到许多网友也有类似的疑惑。在我看来,能有理财的意识这是件好事。但如果打开方式不对,很可能会吃力不讨好,白白耗费自己的心力。 ![]() 我省省省,为何还是攒不到钱? 为了攒钱,很多人说,我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不买首饰,不逛街,日用品能买打折的就买打折的,日子过得像个苦行僧一样。但月底一看,兜里的钱还是不见涨啊。 在我看来,啥都没买只能说你是忍住了没花钱,但这个钱真的就省下来了吗?我看未必。 大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我本来要在公司附近租房子,这个时候我的表姐伸出援手给安排了住处,高档小区,水电,物业,房租,所有都不用我出一分钱。按照同等地段的房租来算,我一个月最少可以省1500块,一年下来就能存18000元。 当时想想就很激动,但一年之后,去看自己工资卡的余额,发现里面只有5000元,连18000元的零头都没到。 后来我仔细算一下,每个月是省了1500元的房租不错,但是住的比较远,每个月光交通费就要200多。另外,因为跟表姐住的近,隔三差五的少不了要陪小侄子小侄女出去玩,自然少不了买儿童玩具,还有…… 从表面上看,是省了钱,但实际上,也因此多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钱根本就没省下来。 我攒钱了,还投资了,为何不能钱生钱? 为了实现财富增长,很多人在攒到了一笔钱后,会选择不同的投资渠道来进行钱生钱,但如果投资配置策略有问题,先不说钱生钱,不亏钱就不错了。 我之前认识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做技术,虽然天天加班,但每个月发到手的工资还是相当可观的。 前辈告诉他,有余钱要去理财,否则这些钱追不上膨胀的速度。当时他深以为然,想来想去就准备买股票,因为股市当年正火,看着身边的人赚的盆满钵满,他也把自己的积蓄投了进去。 别人买什么,他就跟着买,刚开始还真让他尝到了一些甜头。但好景不长,股市暴跌,他跟买的股票都被套牢了,只能自认倒霉。 缓了将近一年,他看着身边的人买P2P的收益挺高,咬咬牙,一狠心就把自己所剩不多的存款投到了P2P上,但悲剧再次上演了,平台跑路了,血本无归…… 而我的另一个盆友,则经常跟我抱怨“我余额宝有5万,理财通也有好几万,投入的不少但收益增长的也太慢了吧。” 是的,理财少不了投资工具的运用,但像股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类投资工具的高收益伴随的是高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韭菜,被别人收割! 而像余额宝、理财通类的宝宝类货币基金,一年的年化收益也不过在3%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月投资10万元,也就300多块的利息,能实现明显的增长就见鬼了。 投资,需要分散投资品种,降低组合整体风险,加大固定收益产品的配置比例。简单来说,就是要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为什么我分散了投资,钱还是不见涨?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自从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但别忘记了,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那就是——“但是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 上周,我就收到了一位盆友的留言,他说自己刚毕业一年,听我说理财要趁早,然后就把全部积蓄6000块钱,买了1000块钱的股票试试水,余额宝里存了1000块,另外定投了3支货币基金,半年过去了,股票有亏损,收益少的可怜,特此来寻求我的帮助。 对此,我想说,对于眼下还攒不下钱,或者资金量不大的人群,比如学生党、初入职场或者刚建立的小家庭而言,用于投资的资金本来就屈指可数,如果采用分散风险的方式进行多种理财工具的配置,由于本金太少,再加上分散,收益肯定不会很高。 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做投资,就像滚雪球,首先要有足够长的坡还要有足够湿的雪,那么你的雪球才会越过越大。” 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存一个只进不出的“金鹅”账户,不断养大它,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投资理财做好资金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