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篇文章《比抖音更狠,它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未来!》很火,将花呗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天就来聊聊年轻人的消费观,分析一下花呗、信用卡的真实利息。 它正在摧毁年轻人的消费观 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 4500 万,在购买一些3C产品,比如手机的时候,76% 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还推出了广告《年轻,就是花呗》,视频中的场景,有三个年轻人,一个人买了萨克斯,一个四处旅行,一个置办了办公室创业,最后一句广告词“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无独有偶,京东白条广告《致憋尿前行的年轻人》,告诉你不用再忍耐四次相亲都穿同一件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泡面,和两亿人同一天放假,“愿所有忍耐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有白条的地方就有更好地生活”。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这是一个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比起我们的父辈,物质的极大丰富,让我们有了更多美好的体验。但与之并行而来的,是被这个消费时代催生的疯狂的消费欲望,扭曲的消费观。 花钱体验更好的生活无可厚非,毕竟我们努力赚钱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超前消费,一方面透支了我们未来的购买力,且要为我们的消费欲付出高额的利息。 是的,高额的利息,像花呗、借呗、信用卡等涉及到分期的消费贷款,表面看起来低,真实利率其实很吓人。 花呗、信用卡真实利息分析 帮你算算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的真实利息。 01 花呗 花呗3期2.5%,看起来是不是超低? 以前我也觉得分期,实际要交的利息等于每个月的手续费乘12,后来,感慨自己太年轻,这么容易就陷入了消费陷阱。 花呗分期的实际年化利率在15%左右,和银行信用卡分期利率差不多,行业水平都如此。 借3个月 实际年利率是15% 借6个月 实际年利率是15.4% 借1年 实际年利率是16.2% 有的人是觉得分期付款,每个月只用还一部分钱,还不错诶,下次分期前,先看看要付的利息吧。 02 借呗 借呗也是支付宝下面的一款消费贷,花呗是在线支付的时候付款的,借呗是直接借出资金。 它的还款方式和花呗还不一样,采取的是等额本金的方式,每个月要还的钱是固定的,利息按月减少,而本金逐月增加。 在这种还款方式下,直接你的日利率*365,就可以算出实际年利率了。 假设,现在的日利率是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其实际年利率是0.05%*365=18.25% 每个人的日利率还不一样,最后算出来的年利率也不一样,这个和芝麻信用有点关系。 03 京东白条 白条借款,是用月费率来计息的,每个月要还的钱是固定的,每个月需要还的手续费也是不变的。 这种计息方法,算实际利率时,就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公式来计算。 当下,京东白条的月费率为0.5%—1.2%(月): 我们以0.5%为例,按照上面的公式来将其转化成利率。 3个月,实际年利率:0.5%*3*24/(3+1)=9% 12个月,实际年利率:0.5%*12*24/(12+1)=11.07% 24个月,实际年利率:0.5%*24*24/(24+1)=11.52% 用「费率」来计息时,实际借钱的成本,跟借款期限有很大关系。同一费率下,你借钱的时间越长,实际利率越高。 04 信用卡 看完上面这些,不少人肯定就会说,太坑了,分期消费白搭进去这么多利息,好像还是信用卡比较划算啊。 就想问问信用卡哪里划算了?看了各个银行信用卡分期手续费,诶,好像还真不是很高呢,特别是分的期数少的时候,好像分期时间短一点挺划算的呀。 这就又陷入迷障了,套用前面说的公式,给你算笔账,实际年化率才不像银行公布出来的那么低呢,银行可不做亏本的买卖。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了解了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的真实利率之后,相信大家对消费分期有了一定了解,这些消费分期工具,虽然利率的计算方式不尽相同,但相同的一点是都有着高额的利率。 难道就不用了吗?也不尽然,存在即合理,可以更聪明得利用。 01 把握免息期 免息期要用起来,不同信用卡的免息期不同,可以掐着时间进行消费,把大额消费放在账单日之后的一天。还可以买免息商品,比如刚过去的718网易考拉的3期分期免息。 总之,免息期内借钱消费都稳赚,把钱存余额宝这类的货币基金去理财,也比提前花出去划算。 02 分期消费适度 分期消费必须要在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比较是让未来的自己给现在买单,提前把未来的钱花出去了,但还是要还的,要保证未来的自己有还债能力。 有些网站有分期免息的商品,比如招商银行app的商城里面有些商品还能分24期免息。 网购单价比较高的商品可以考虑分期,毕竟有些时候我们提前使用那件商品的时间价值远高于支付的利息,比如配置好的电脑。 分期消费还要注意,一定要理性,可以列张表出来,把每笔分期付款的商品价格、利息、期数、每期还钱数列出来,算出自己每个月要还多少钱,控制在收入的30%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