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朋友一起吃火锅,席间聊到连续一个月没和爸妈一起吃饭了,朋友奇怪问道,一天在外八九个小时,回家就一两个小时能一起吃顿饭,为什么又不一起吃呢?答曰吵架冷战呢。问起缘由,情境还原如下: 背景情况:楼主父母所在单位常年无休,除了国庆会放两天,是这种性质的私企,8月炎夏上半天放半天让工人回家避暑,我妈想去市区买衣服,我说走呀,结果带了一个我用过的淘汰下来的、只适合冬天背的包,且里面塞了一瓶特种兵椰子汁!! 我:带特种兵干嘛?路上口渴的话买瓶饮料就行啦~你啥都不要带,带个人,带上我,我带上钱就好。 老妈:我这个是要路上喝的,就你大气,花钱大手大脚,还没挣大钱就嫌弃我给你丢脸了? 我(内心OS):纳尼??这是哪跟哪?买饮料=花钱大手大脚?让您老人家甭带包=嫌弃您丢脸? 您就把包搁家里吧 ,我带着包呢,要带啥搁我包里行吧?特种兵我的包是真放不下,换个别的成吗?小杯子也行? 老妈:那你自己去吧,就知道每次和你出去要唧唧歪歪。。。 我.......也太冤了,本来挺好的购物之旅被突如其来的“嫌弃”论弄得直接泡汤。双方互相赌气,我不去吃饭,他们也不打电话给我,就这么僵持了一个月。 冷静了一段时间之后,仔细想想,我的父母生于六十年代前中期,经历过饥荒,家中子女多负担重,八十年代末结婚时没有存款反而欠债五千,上班、小队里挣工分,除了节流并没有更好的来钱方法。每次周末我和朋友出去吃饭而不在家吃,或者吃多了就直接省略掉晚餐,我妈总会说我乱花钱,自己买菜在家做省钱又卫生。这一个月我自己买菜做三餐,确实比出去吃划算很多~ 所以省钱是我妈妈给我上的消费观的第一课,感谢这一课,让我在大学四年里初次自己能掌握财务的状况下,只在开学前一次性领一笔生活费时,没有发生过一次经济危机,还能稍有结余。 工作的前两年工资低,扣掉五险一金到手只有1500左右,吃光用光月月光,不敢多和朋友去高档一些的饭店吃饭,买不起喜欢的护肤品和化妆品。周末躲在家里美其名曰是累了要休息,其实都是贫穷惹的祸。不知怎的老妈开始给我灌输“越会花钱的人越会挣钱”,然后我就开始捣鼓找兼职呀、做家教呀,结果挣得还是不多!可是比起闲着躲在家里,哪怕只是出去发传单、做家教也给年轻的我上了一课,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要肯努力,真的能聚沙成塔。这是我妈给我上的第二课。 P2P,余额宝,银行理财,基金,股票这些新奇的词汇我妈妈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在她心里,银行定期才是唯一安全的保本法子。她用她的观念里的一套理念教会了我对财富的微观了解,后面的学习之路只能靠我自己去学习摸索。 曾经我试图强迫她认知、理解、接受我认为对的理财方式,可是我后来发现,就像爱情--强扭的瓜不甜,每个人自己的世界通行法则不一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只要她自己开心就好了,互不干涉,相敬如冰,即可~ 我的消费观,其中来自妈妈的印记很深,我很谢谢她,很早就教会我,省钱、储蓄才是一切的基石。你们的妈妈有影响你的消费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