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城市梦,多少欢喜与痛

浏览:287 评论:21
2018-9-12 14:28:44 来自生活资讯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星空下的蜗牛520 于 2018-9-12 14:30 编辑

1.前段时间网上曝光深圳万科对大量城中村进行收购,许多人被迫在段时间内重新找房搬家,看了几篇相关的帖子,心情相当复杂。就给同学晶晶发了微信,问她那边房子有没有受到影响。

她回复自己正在回宜昌的动车上,她通过网络在宜昌找了一份财务的工作,待遇和在深圳的差不多。和老公商量后,她先回宜昌打头阵,如果情况尚可,她老公和女儿再回去。——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她可以先回去看看大环境再说。

这几年她不断纠结要不要回宜昌发展,相比而言,深圳当然经济发展更好,机会更多。但深圳的房价太高了,对于像我们这样毫无根基,完全靠自己打拼的工薪族,想在北上广买一套房,简直的比登天还难。加上她又生了二胎,公婆不愿意去深圳,说不习惯,她也不能辞职带娃,家里条件不允许,思索再三,只好把老二放老家给公婆带。老人带孩子比较潦草,晶晶经常在视频里看到孩子到了饭点吃不上饭,饿极了,老人就给辣条充饥,晶晶在另一端看的泪水涟涟心痛不已。

她问:“你们有什么打算?还是想一直待在上海?”
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2.其实我和她一样,也是一直在想要不要回武汉发展,毕竟父母年纪大了,回去也好有个照应。但我老公一直觉得上海发展机遇比武汉多,何况他在上海多年,人脉资源都在这里,回武汉就等于从头来过,这对于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

但继续留在上海,问题也不断,首先就是买房,上海的房价早就疯狂的无力吐槽了。老公说先租房吧,但每隔两年房东就要涨价一次,我们要么搬家,要么接受高价租金。这还是其次的,最大的难题是孩子上学。

外地户籍的孩子在上海读书,要么直接去私立的,要么办居住证,积分满120,想办法去公立。但是公立学校的招生章程明确写明,招生要求从上到下录取,首先是上海户籍且户口在学校所在区域的,再是上海户籍但户口不在学校区域,再是外地户籍积分满120分,最后是外地户籍没有积分的。

可想而知,一般来说,最后一种几乎都是没机会上公立学校的。而一般的私立学校学费最低都是三千一个月,好一点的更贵——这对于很多普通工薪族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身边不少人把孩子都送回老家读书,看上去解决了孩子读书问题,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却不知孩子的成长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引发怎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只不过这种后遗症有一个特别漫长的潜伏期,往往要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爆发出来。



3.  我们以前住的小区附近,原本有很多小商业店铺,但从前年开始,许多店面都被强制性关掉了。许多外地人找不到店铺做生意,只好回老家或者去其他的城市发展。

身为普通老百姓,这个事并没有给我警醒,直到后来北京大火事件曝光,再过了段时间,我们因为孩子读书,需要办理积分,跑了很长时间,接触了很多人,看了许多相关政策,忽然意识到国家政策针对外地人是在收紧的。
或者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针对外地人,而是针对在一线城市的收入低的外地人。首先是控制做小生意的店铺,筛掉一部分底层就业者,再是在孩子上学问题上,稍微卡一点,很多人就不得不离开。而高收入人群,一线城市一直都是加大优惠政策大力欢迎的。

痛定思痛,要想在一线城市扎根下来,那就只有一条路可选,就是奋不顾身地努力奋斗,买房搞户口,咬牙冲破所有的关口。

其实想想,在哪里不需要努力呢?就算我们回武汉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生活在那里的城市,我们要将自己所有的生活都都移植过去,也将会有无数的困难需要我们去面对。只不过,很多人觉得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低很多,可当地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率也会低啊,还且不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既然在哪里都有虱子,都会痒,甚至会痛,那还不如就在自己熟悉而想要留下的城市里,像一株木棉,尽力往地下扎根,牢牢地将自己屹立在这片土地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