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朋友A是生二胎的坚决拥护者,当初她怀大宝的时候,妈妈病重,医院下病危通知书,那时她怀孕七个月,一个人挺着大肚子,每天奔波于家里和医院,送饭、陪夜、照顾妈妈,她体会到了当独生子女的苦:在父母晚年需要照顾,却没有兄弟姐妹帮衬的难处。A坚决生了二胎。 朋友B、C、D,想生二胎的原因就是要凑个“好”字,一儿一女,这人生才是完满的。有了儿子还想要个女儿,有了女儿的还想生个儿子。不过最终能够凑成好字的寥寥无几,B就是其中的幸运儿,也是我身边十几个二胎朋友中,唯一得偿所愿的。 二胎,该不该生?很多我的闺蜜朋友都会问我这个问题。 支持者给出的理由有这几个:
【2】 前段时间,刷小红书,看到很多后悔要了二胎的妈妈写的文章,看过之后,真心为他们心疼。 有位妈妈说,自己本以为生二胎就是1+1=2的付出,还可以像生完老大那样,在休完产假后把娃丢给老人帮忙照看。 结果,一个刚上幼儿园,正在经历terrible 3的老大,再加一个嗷嗷待哺的老二,老人真心搞不定了。要求她回家带娃,辞了工作每天面对一地鸡毛的家务事和孩子的屎尿屁,她几乎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有位大宝已经上小学的妈妈,一直感觉亏欠了大宝,如果没有要老二,现在可以陪伴大宝去旅行,去博物馆,去见识更多,而不是现在这样每天躺在床上坐月子,心怀对大宝的愧疚。 还有位妈妈,也是为二胎离职,家庭开销增大,收入降低,老公压力山大,再也没有当初三口之家的悠闲和惬意。以前周末出去逛街、旅行、享受美食,现在周末老公又做了一份兼职,就是为了多赚点奶粉钱。 还有一位妈妈,因为二胎还是女儿,和婆婆矛盾加深,导致夫妻感情不好,现在已经分居。自己想不明白,为什么为了爱要的二宝,反而让他们夫妻走到了婚姻的边缘。 二胎后悔潮,已经开始涌现。很多人开始抵触生二胎,尤其是30岁左右的适龄生育人群,他们在房贷、车贷、养娃中已经提前感受到中年危机,不敢再贸然踏出二胎的一步。 【3】 反对生二胎的理由也很有力: 1、家庭收入结构变化,经济压力太过沉重。 一个娃的时候,妈妈尚且能兼顾工作和家庭,三口之家有2份收入。两个娃的时候,妈妈很难投入到忙碌的职场工作中,不得已中断职场回家带娃,少则2-3年,长则5-6年,等娃升学了,发现自己已经脱离了职场环境太久,难以回归。 宝爸一个人养四口,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是高管职位,收入颇丰还好,一般基层岗位,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确实亚历山大。 2、养育精力1+1>2。 比起经济投入,精力是更重要、更稀缺的投入。 养育子女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妈妈、老人、保姆。 老人精力尚且能帮到带娃,已经是最幸福的事情。自己家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最放心的带娃主力军。 保姆属于外包,一般不会放心交给保姆带,还要有家里人一起,才能放心。但保姆只能做基础工作,娃的教育、启蒙、习惯培养,还是要靠宝妈事事躬亲。雇佣保姆的成本也不低,如果宝妈没了收入来源,普通家庭再支持保姆开销也很有压力。 3、多子女家庭养育难度增大,一碗水端平是门技术。 多子女养育对父母的考验更大,兄弟姐妹之间既是骨肉,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竞争,争夺父母的注意力和爱。如果因为父母生育弟弟妹妹的一时忽略,肯定会给大宝造成心理的阴影。 4、养二胎的边际利润递减,边际成本却显著增加。 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这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很好写照,第一胎,全家人都重视,第二胎,大家就会习以为常,甚至连宝妈自己都不当回事了。 第一胎诞生的喜悦是绝无仅有的经历,到了第二胎,不过是再复制一次罢了,重视程度自然降低。 生二胎的家庭支出明显增加,而且不是1+1=2的支出模型。比如,要换更大的房子,要买七座的车子,这些成本都是二胎宝宝出生后带来的。 5、养老问题并未因为有了两个孩子而解决。 中国已经从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社会,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概念已经有所改变。养孩子不再是为了拥有更多劳动力,而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人生体验。 社会养老保障健全后,儿女也无需成为提供父母养老成本的主要渠道。怪不得有人说,孩子是家庭的耐用消费品,生育行为等同于对资本性耐用消费品的购买。 【4】 投资需谨慎,要二胎同样要谨慎。除了做好各方面心理准备,经济方面也需要准备好,不应该因为二胎的到来,让生活变得拘谨。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第二个宝宝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