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央行8月20日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56%的年轻人没有存款,全国信用卡超756亿元逾期还不起钱,环比增长6.35%,这个数据增长得很明显。 单看信用卡逾期的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比起信用卡用得更多的是花呗等电子授信消费。 据花呗官方发布的《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 全国近1.7亿的90后中,超过4500万人开通了花呗。简单的说,就是3.6个90后之中,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 除此之外,还有各类白条、消费贷等,透支消费几乎成为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年轻人的财务三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零储蓄、高负债、高消费成了主旋律。 01.零储蓄《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 在中国储蓄最多的10%家庭,拥有全部储蓄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的25%。 最后,剩下55%的家庭,他们的储蓄是多少呢?答案是——0。 没有储蓄,在国外还能依托健全的社保体系,可以抵御风险。 而在国内,面临房价、房租高企,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还要考虑到养老、教育、失业,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稍有风险就能把一个家庭拖垮。 你可以不储蓄,可以享受生活,但那样将会把自己及家庭置于风险之中。 02. 高负债现在,负债自杀已经算不上新闻了。随便一百度,到处都是:先后有报道华为、腾讯的高管跳楼,高负债之下,就算是中产也活得格外的累。 有学者指出,从2007年到2016年,中国家庭的债务率翻了一倍多。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属于高负债家庭,而这30%的家庭可能不堪一击。 这样的预估还算乐观,经济学家郎咸平更悲观: 在中国,99%的白领以及他们的家庭即将面临破产。而且是必然破产!无路可逃!这件事可能是发生在未来2—10年。你可以尽量去怀疑这个数字。但它必然发生,绝非危言耸听。 知乎上有个非常火的话题,如何看待月入5万的人,活得像月薪五千? 却有回答说自己月薪5万,表面上是风光无限的中产,北京有房,开宝马上班,可背后却苦逼得连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 “你能体会我每一天睁开眼,就想到身上还背着几百万贷款,每个月不赚到5万元都觉得过不踏实的生活吗?” 没钱的要面临高房租、高房价;中产也面临几百万的贷款。高负债,是中国家庭的生活常态。 03. 高消费讽刺的是,明明卡里没钱还债,却还是忍不住要买买买,高消费惊人。 高消费有两种,一种是被动的、不花不行,比如买房后的消费,郎咸平认识不少白领,月收入一万多,觉得自己有钱了,付了房贷,感觉还能再买一套。 高档小区、豪华装修,觉得身份地位提高了,消费也就要求更高:吃的贵、交通贵、学费贵、医疗费用更贵…… 其实你不是真的中产了,而是“被中产”了:被中产式消费。月薪也就一两万,除了生活费用,基本一分不剩,很多人根本支撑不起! 另一种是主动的,忍不住地买买买,不贵到一定程度根本满足不了的消费欲值,加上盲目的跟风。 大牌的唇膏、眼影、口红,奢侈品牌的包包……几乎成了女人的标配。没有,你就是廉价品、便宜货,作践自己的女人,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女人,男人更不会疼你的女人…… 不管有钱没钱,一定要买。没钱,借、开信用卡、贷款,也得买。这是身份的象征、女人的象征、高贵的象征……地铁里,到处可见LV的包包;以及,连房都没有,却开着小车到处乱跑的年轻人…… 最终,你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倒活成了营销者眼中的样子。商家最喜欢的,就是不带脑子出门的。 代价是,夜里睡觉都会惊醒,这么多钱没还,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是对自己好,还是掉进了套路? 无论是高房价还是涨房租,大环境我们都没办法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 刺激消费最厉害的,不在于打折促销搞活动,而是改变人的消费观念。 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打着对自己好的消费,比如:“包治百病”,女生到了哪个年龄段就该买上几个奢侈品牌的包包,用某种价位的护肤品;男生应该开什么样的车…… 压垮年轻人的,有时候未必是外部的高压。 比如,在校大学生,有房贷压力的人肯定是少之又少,但同样有不少人感觉“活得很累”。 在一份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报告中,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近64%使用花呗的大学生,都是用花呗来购买电子产品、奢侈品和化妆品。 在他们的账单中,常见的是手机、球鞋、化妆品、包包,旅游费用,生活必需品之类,几乎看不到。 及时行乐,消费至上的生活,并非真是对自己好,那是商家最希望你天天喝的迷魂汤。 双十一血拼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经常在用,在穿。 但还款却是你血拼后必须要做的事儿。 总有人说现在年轻人太焦虑,在我看来,焦虑不是坏事儿,缺心眼一样的盲目乐观或不闻不问才是真可怕。 焦虑的人,才会想自己的钱花到哪儿去了;怎么多挣钱,存起自己的第一桶金;要不要买房,如何买…… 压垮年轻人的稻草够多了,不要轻易用负债再给自己添上一根。 我们以为的品质生活,不是对自己好,让自己的经济足够自由,才是对自己好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