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坚词:尊重感受,亲子,沟通 入秋,台风过后的阳光继续炙热。周末静呆屋中,解锁工作日的“空调”冰冷的感触,找一通风过道,带着风扇享受自然。想起娃儿去上学了,脑海中冒出来的画面有些纷乱复杂。关于孩子做回家作业的事情,真实的体验了一把妈妈与娃娃正确沟通方法的必要性。 画面一:娃儿觉得写字作业困难,两页的田字格的任务。我在旁一直催促的结果是孩子哭闹着说“妈妈,你难道不知道一直逼迫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很痛苦的吗?”【娃儿的话让我真的有些愧疚的,但是与培养孩子养成先做作业再玩的诉求矛盾。扶额中】 画面二:娃儿写完一行字,用铅笔敲下小桌子。拿起本子远远的给我晃晃。我用着“没带眼镜看不清”的专注眼神对娃娃说,“这个字写那么快?怎么做到的?”,“前边我就在小板上学过了,当然快!”“这么棒,下一个加油!” 上边的两个不同的画风,是同一件任务下的不同结果。最近在看阿黛尔•法伯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想来它是有用的。对家长来说,不会听就说不到点子,说不到位孩子也不会配合。亲子有效沟通,且从“尊重感受”这一环开始。 01 尊重和感受,每个人都需要 是否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无理取闹”的一定要买一样礼物或者零食,无论怎么劝说或者给予其他“建议”都是一律不听,常以哭闹来表现,结果一般都是,家长心软了,实现了孩子的诉求,要么就是家长坚持了自己的,但是家里老人看不过去了,带着实现了孩子的诉求。 在这个时候,是否有这样的结论:这孩子就是不听话,为难大人,没有A换成B就不行吗?爷爷奶奶就这样宠着,这不是纵容嘛? 哭闹,喊叫,打地滚等等行为,都是孩子在表现其“不满”的行为。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大人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那么怎么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是不断的被“否定时”,总会感到困惑和愤怒。很多时候,当我们认为孩子的选择时错误时,可孩子并不知道这么做事有问题的,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能理解家长的逻辑;也有时候即使他们知道了有问题,如此表现也是对家长态度的一种对抗选择。 面对这些,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让孩子开心的去知道一个道理,并接受你的建议。感受无对错,每个人都有感受,包括娃娃;每个人都需要大家去理解和尊重他的感受也包括孩子。孩子需要家长给与生存条件和安全感的“爱”,也需要来自尊重、关心和理解的“爱”。 02 对孩子“无理要求”的处理建议 孩子经常会提出一些看似无理的要求。当然,这是在家长认知中的无理。 摘取作者给到的处理建议,实战步骤按下边四步骤走,很在理。 (1)全神贯注的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上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而不是逻辑上的解释。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那么,如何才能自觉的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第三步的感受是站在理解娃儿感受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这是妈妈和娃娃沟通间的关键环节,要说出孩子的感受,感觉,FEELING,而不是给建议,更不是评价,指责。 下边的几个句型,哪个是你常用的? 场景1:孩子间发生冲突 家长沟通:他打你你怎么不还手?(错误建议)VS宝宝,你好像很生气 场景2:跳绳比赛落后 家长沟通:你跳绳姿势就不对(评价,更沮丧)VS宝宝,你有点失望,是不是 场景3:作业太多抱怨 家长沟通:做不完作业抱怨,其他孩子怎都昨晚了(评价,指责)VS听起来你很讨厌这些作业 场景4:好朋友搬家了 家长沟通: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再找一个好朋友不就行了VS恩,好朋友搬家是让人有点难过。 以上句型,相信前端的话语我们更熟悉,但是后边的话语才是真正的“接受孩子的感受”。要从建议,评价,指责的角色中转到理解孩子的感受,说出孩子的感受想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跟孩子做角色互换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来体会孩子的需要。 记得曾和同事吐槽,如今娃儿开始有“回家作业”后,我才算是切实感受了一把“家长需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然后必须懂得一个咒语“亲生的,亲生的……”。刚才回想的两个画面,明显的第二画风是自己欢喜且乐见的。“血压升高,对着娃儿吼叫,干着急……”,这些或许都可能会出现,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降低针对于作业的“对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看来我“第一次做妈妈,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先从自身做起,继续坚持“开卷有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