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生爱财 于 2018-8-17 12:27 编辑 前几日,“厦门房价暴跌”上了热搜,虽然后来已经澄清“暴跌”只是谣传,但也让很多有房一族颇为提心吊胆。 楼市降温是大势所趋,但崩盘暴跌是缺乏基础的,这只不过是个别人为了博取眼球的哗众取宠,也带动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群众的跟风宣泄。 真正走在买房路上的人是很清楚的,好房还是难求!当然不会再出现全城摇号的空前盛况,但想要在潜力城市,随便就能买到一些性价比高的楼盘,还是很难,更不要说降价销售了。 楼市降温,影响最大的是短线操作的投机炒房者。 阿木之前跟大家聊天时,一直强调,当广场舞大妈们都不再热衷选曲,而是组团去选房时,就预示着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想通过投机买房,高杠杆的短线操作赚钱,风险就非常大了。 (PS:虽然机会还有O(∩_∩)O~)。 一. 那么,当楼市降温,如何进行买房投资才更能规避风险呢。 这里,就要用到阿木之前“旅游城市投资攻略”中提到的——本地化思维。 所谓本地化思维,就是把自己当做准备投资城市的原住居民,用当地人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楼盘。 大家随便拿出个城市仔细研究都会发现:外来人员(投资客或务工人员)和当地原住居民所看重的楼盘往往是不一样的。 作为外来人员,既有跳出本地固化思维局限的优势,也有不明真相跳进陷坑的危险。 想在当下风云变幻、眼花缭乱的楼市中,选到能赚钱的房子,既要充分发挥“不在此山中”的视野优势,也要善用本地化思维去鉴别风险。 买到低价房就是捡漏么? 外来炒房团往往因为“见多识广”,而一掷千金的豪购潜力低价房,成功的例子确实很多: 上世纪90年代,温州房价被炒作暴涨后,温州人就组团跑去那时还价格“低洼”的上海炒房,成功后,又开始席卷全国。最多时,温州炒房团总人数突破10万! 2015年前后,见证了浦东新区成长史的上海人,纷纷跑到规划刚刚落地的杭州未来科技城、大江东买房,当时大江东核心区的房价只有7000元/㎡; 同期,充分感受到冬奥会、轨道交通带来的房价效应的南京人,也纷纷跑到地铁相对落后,G20峰会、亚运会还未召开的杭州买房,专挑已有地铁规划、价格梯度大的近郊和亚运主会场周边下手,那时到杭州买房只需2成首付! 现在,政府下决心不遗余力的遏制房价,楼市也开始降温,尤其经过2015-2016这一波可以载入史册的疯狂后,再懵懂的城市也早已觉醒,全民磨刀霍霍,哪还有捡漏抢购低价房的机会呢。 当然,有些中签率只有个位数的倒挂盘确是好机会,但那不是捡漏,那是撞大运! 如果不顾房产本身价值,只是因为价格便宜就去入手,长远看不一定会亏,但站岗个三五年还是非常有可能的。这期间,除了收益率为零,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损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二. 善用本地化思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跟本地买房人聊天,他们对城市各区域的了解一定会让你豁然开朗,而这些信息在网上是很难搜到的。 房价比其它区域便宜,本地人却不愿意买,是不是这块土地的“出身”不好:以前是坟地、屠宰场、烧炭场、垃圾掩埋场、砖厂、窑基、行刑场等。 或者是这片区域的地基不好,以前是河流故道,水塘、湖泊、水池、坑道回填地等。 或者是这片区域附近有某些污染源,垃圾焚烧厂,化工厂等等,因为这些污染的味道,并不是时时都有,只有特殊时间段才会飘来一丝丝恶臭。 以上都没有问题,那可能就是楼盘本身的原因: 比如,户型很差,相比该城市其它楼盘,得房率低、假阳台、无赠送等等原因,当地人自然不会买账。 或者开发商口碑很差,已经在该城市声名狼藉,曾经盖过的房子质量低下,二手房比同地段其它楼盘便宜很多。 再有就是不实宣传: 比如专门忽悠外地买房者,莫须有的学区房; 或者规划很多年还遥遥无期的交通、商业配套; 或者在本地人中已经不是秘密的产业搬迁搁浅…… 三. 错综复杂的楼市,买到对的房子越来越难,尤其跨城市买房投资,一定不要只从售楼小姐那了解信息。 现在这个大形势下,买房投资要有的放矢才不会无妄接盘,也就是你买到手的房子,后期准备卖给谁要心里有数。 形势好的时候没问题,可以有蜂拥而至的各种大侠来接盘,但在楼市冷静下来后,你的出手对象一定要对准当地人,最好是当地的刚需人群! 所以,你把这个楼盘映射到自己城市的类似区域,充分考虑前面提到的土质、地段、开发商、户型、规划等问题后,问问自己会不会买,会不会推荐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去买?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入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买到后就要做常年站岗的准备了。 政府“遏制房价,房住不炒”的方针越发坚定,房价短期内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这时入手的房产,一定要有自身实实在在的优势,并被当地人所认可。 否则,宁可暂时观望也不要着急出手,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郊区低价房,概念是被一些外来炒房客炒起来的,这里面的实际上浮空间在压缩,风险也在聚集,一定要谨慎出手。 公众号:小生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