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洗澡的蚂蚁 于 2018-12-30 12:53 编辑 上次和大家一起学习了为人父母时间管理的几个锦囊: 十分钟规划,把待办清单转变为勿办清单; 黄金时间吃青蛙; 找到价值小于时薪的小事外包,具体内容可见上一篇文章《为人父母忙乱,怎么破?这里有锦囊》。 今天带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超级父母时间管理术》,为人父母,大部分是碎片化时间, 这次我们学习的主题是:为人父母碎片化时间的正确打开方式。 锦囊: 一、瑞士奶酪 见缝插针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提出了“瑞士奶酪”法,瑞士奶酪,上面有小孔的奶酪,表面看似孔很小, 钻进去看,缝隙比实际大,就像为人父母们,看似没时间,但实际上还是会有很多缝隙时间的。 有五分钟时间就可以干五分钟的事,十分钟就可以干十分钟的事情,比如网购、还信用卡, 就可以放在等孩子放学、等车的时候做,这样做还可以避免剁手,避免刷手机。 当然我们要先规划,哪些小事是可以放在缝隙时间里完成的。 生活中有哪些缝隙时间呢?像等车、排队等结账、等孩子放学、上卫生间时间等,都可以利用来见缝插针的做些小事。 二、长尾效应 化零为整 长尾效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名词。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 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 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运用在为人父母时间管理上就是,不要小瞧碎片化时间,累积起来,可以做成大事, 就像很多文人的著作就是在碎片化时间里完成的。 我们可以把大的事情分解开来,放在碎片化时间里,见缝插针的去做。 像很多名人都有随身携带书本的习惯,供随时拿出来翻看,长期累月也可以看完不少的书。 三、番茄时间 专注一事 番茄时间工作法是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每次只选择一件事, 将番茄时钟设为25分钟,专注做一件事,中途不做任何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 然后在纸上画一个叉,短暂休息五分钟,每4个番茄时间段,休息15分钟。 25分钟,对成人来说,专注度刚刚好,而如果和孩子一起做的话,孩子的专注时间可能就没这么长, 我们可以把它设为10分钟、15分钟,而且为人父母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番茄钟时间供我们安排,但是哪怕每天有个一两个番茄时间也好。 比如: 19点到19点25,专心陪伴孩子,由孩子决定做什么,这段时间你就把手机放的远远的。 休息五分钟,上卫生间、看手机、回信息、喝水等。 19分30到19点55,自己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自己玩, 或者把孩子交给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你就可以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我是最近开始实行这个方法的,我觉得不错,第一天跟女儿讲,她第二天就记住了, 知道我们可以有25分钟各自的时间,她做她喜欢的事情,我做我自己的事情,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时间里完成的,就像现在,她在我旁边画画呢。 之后我们刷牙、洗澡,然后专心陪她玩,最近她迷上玩跳跳棋,每天晚上要玩5盘才肯睡。 有专门的APP用于番茄时间工作法,但我还是喜欢用沙漏,家里有两个沙漏,一个是半小时的,一个是5分钟的,正好派上用场。 由于每个家庭孩子的年龄大小和有无其它人帮忙带孩子等因素,这个方法具体怎么安排, 大家要根据自己家庭实际情况来安排,时间可以灵活改动,看孩子的承受力。 其实,这个番茄工作法远用到为人父母身上就是希望让我们做到张弛有度, 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休息; 陪孩子时就好好陪孩子; 工作时就好好工作。 不要陪着孩子想着工作,工作时又想着没有好好陪孩子。 四、背包原则 场景分类 不同场景,分别处理不同事情,为每一个场景,准备一个“背包”,里面放上在那个场景里要做的清单。 这个场景可以是地方,也可以是用手机等。 我们需要提前规划,在同个场景下我们做哪些同类型的事。 比如网购、还信用卡可以在用手机的时候一起做了。 比如在卫生间这个场景,可以刷牙、洗澡、洗内衣一起做。 让孩子养成先刷牙接着就洗澡的习惯,我一般是问孩子还要不要吃东西,如果要吃,那就先吃了, 再去刷牙洗澡,不然洗完澡再吃,然后再去刷牙,那肯定时间就浪费了。 在卫生间,我会跟孩子一起刷牙,准备换洗衣服的时候,孩子的衣服和自己的衣服一起准备好,避免来回一趟趟的跑。 比如搞卫生,可以分一个一个房间,去一个房间的时候把擦桌布、扫把、拖把一起带进去,一个房间干净了,再换一个房间。 有句话说的好:为人父母,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缺少发现时间的眼睛。 陪伴孩子,并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最关键的是陪伴的质量,所以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好, 和孩子一起更好的管理时间,即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又可以有各自的空间。 做超级父母,我们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