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关于大学生活的帖子,写完就多了些思考: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大学、一个怎么样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将来要过怎样一种生活。 像高考填报志愿,择偶找对象,父母们要不要插手来规划孩子们的未来呢? 还是要提下上篇帖子中那个考上南开的小同学。我和他爸爸是同事,平时嬉笑起来觉得他爸是个特没正型的人。那次和他、他爸还有几个同事一起吃饭,才发现他爸超级尊重孩子的想法。 从选择初中起,他爸作为父亲查阅了许许多多的资料,只为了给孩子提供参考,包括这次大学专业选择以及将来是考研还是出国,他爸都是和他商量着来,以他的定夺为主。 我们几个同事都不相信,这么大的事,怎么能让孩子拿主意,又反复问了他,结果和他爸说的一样我们才罢休。 父母虽然参与,但不拍板,你的未来由你定。 在《奇葩说》里有一期话题是: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要不要按? 起初不要按键的是80票远胜要按键的20票,但是经过辩论之后,选择定制的胜过了不要定制的。 的确定制出的人生可以让孩子少走些弯路,生活轨迹按着程序来就好。比如我的小姑子。 从小到大的按着父母的规划进行。去最好的中学读书,成绩不好就算花钱找人也要去。高考不好,就继续复读也要有成绩。我一次高考就要透支了,小姑子竟然在这个规划下复读了两年。 然后按着父母的定制读护理留省城。按着规划,她该结婚了,自己谈了多年对象在父母们的参与下告吹了,现在按部就班的相亲。 看着很完美,但是这样定制好规划好的生活她真的快乐呢?如果快乐,为什么她一个月两个月的不愿意回家? 忘了哪个名人说的了:规划出的孩子是工艺品而不是艺术品。 可不,那个按着父母的喜好打磨出来的,怎么能有特色?要知道,孩子才是人生中的执行者啊。 更可怕的一点,即使孩子很听话,对定制的生活没有争议,但是有没有想到自己眼光的局限呢?多数父母都是站在现在的认知角度上为孩子规划,没几个人能清楚将来的变迁。 还以我小姑子为例。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公婆只想到了护士好就业。但等到小姑子上班后才知道,护士不是一般的忙,而且工龄短,超过四十岁医院就不在要了,那剩下的养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当时他们的眼界里根本想不到。 孩子们的未来,父母还是不要编程的好,酸甜苦辣都有的,才是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