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2P圈都在找寻“避雷针”,可以理解的用户心理,但站在专业角度看,完全规避风险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就是时光穿梭机,那用来投P2P实在是大材小用了。 我们能做到的,在有限的条件下拟清逻辑线,增加每笔投资的胜率,在一定的胜率下分配适当的仓位,长期坚持,获得投资收益。 中国金融市场从建立到发展不过30年,体量长得太快但受众的认知没有跟上,导致国内投资者普遍缺乏“教育”。 甚至可以这么说,过去政府对投资者过度保护,形成的错误经验,反而成了让投资者巨亏的诱因。亡羊补牢,投资者真正认识市场往往是从花钱买教训、长记性开始的。 经常听到炒股、炒币的投资者赔了钱,但没听说过赔了钱的投资者去找证监会、政府要求理赔的。而相对于P2P投资者,却经常看到“维权”、“理赔”字样,why? 原因应该有三点。 一是心理冲击力不同。股市有涨跌停板限制,一般股价要腰斩,至少要走十天半个月,温水煮青蛙,就没那么大反差;而P2P爆雷却像是斩首,瞬间本息全无,自然让人承受不了。 二是预期不同。P2P是类似于银行性质的理财产品,专业度要求不高,适合于初入投资圈的小白型玩家。而过去中国银行是有刚兑的,甚至延伸到了债务领域。这些小白带着过去银行刚兑的预期进入P2P圈,一旦出事自然反响强烈。 三是性质不同。玩币和股票属于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对赌,愿赌服输,没有被骗的感觉。而互金圈的爆雷,往往是平台挂羊头卖狗肉搞自融,然后圈钱跑路,受害者自然要一哭二闹三上吊。 度过这次“雷劫”,活下来的平台和投资者,都会进化。未来平台跑路会越来越少,投资者最需要关心的,是借款人的资质审核环节。整体的风险被分散到“点对点”的状态中,所有人对自己的投资负责。 问题是:目前,有办法看出哪个平台要跑路不? 诚实点说:就目前做逆向分析,查看爆雷平台案底,发现要想给跑路平台画个群相,很难。“网上得来终觉浅”,没有线下调研,终究是如雾里看花。但线下的成本,太高了。 鱼叔能够给还在这领域坚持的投资者,支的招,无非是以下6点: 1、 查所投标的的资质照和信息是否完备。运营数据、高管资历是否公开。 2、 利率太高的绕道,年化12%应该是当前的警戒线。 3、 期限太短的绕道。情愿找能够债权转让的平台。 4、 资金净流入连续为负,且呈加速下行趋势的回避 5、 人气不高,在投人数和新增投资人数都下行的回避 6、 在舆情方面曝出换高管、逾期等负面消息的,回避 以上条款能做到3-4条就差不多了,还可以结合个人对平台的熟悉程度综合判断。此外,当前泥沙俱下的形势,拉低了平均分,一些参数可以适当放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鱼叔叨财(yushudaocai),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