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最火的影片—《我不是药神》,没有之一。这几天,大小公众号以及所有相关信息,全部被这部片子刷屏,你想不知道都难。 周末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去看了这部片子,之所以带女儿去,原本是觉得,这样的正能量片子,儿童大概也可以早点接触一下,另外就是,女儿作为我和先生之前的第三者,对我俩抛下她单独去看电影这件事,表示完全不能接受,所以,只好带着她一起去。后来事实表明,带她还是错误的,毕竟,有些镜头,还是不太适合一个九岁的娃儿观看的。 言归正传,关于病,关于精神,关于救赎,关于善,关于反思,所有能够想到的,基本已经被所有的公号写的差不多了,不管你想不想看,反正你打开订阅号,基本满屏都是了。因为看的影评比较多,所以影片结束,倒是没有想像的那样哭到不自制,但是,确实,还是流泪了。 徐铮以及一众演员的演出,让人笑中带泪。片中的老奶奶那句:你就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一下子戳中了所有的人心。张长林猥琐的敲诈时,“穷病”两个字,又让多少看客一惊。如果说影片更多的是对专利、政策、医药研发、人性的善与恶等等的探讨,那么,作为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我坐在影院里,却是默默的算了一下,如果不幸我生了这种病,那么,4万元一盒只能吃一个月的格列宁,我能吃几瓶? 自然,影片中也略有夸张,实际的情况是,格列宁当初在中国的订价,影片中的原型陆勇吃的时候,是2.35万一瓶,一年需要28.2万,如果真的只能买这种价格的药来续命,我们能续多久?这笔帐算完,只有一个感觉,自己前所未有的穷,大写的穷。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治不了,那就是“穷病”,张长林如是说。很多人都说,中国人非常焦虑,教育焦虑,医疗焦虑,大概是因为,中国人习惯了所有的资源短缺,从早些年的粮票,肉票,到现在的重点学校择校,医院排队看病难,无一不是如此。前两年,闺蜜甲状腺恶性肿瘤,想找北京的专家看一下片子,挂号挂不到,托人找黄牛挂了,1400元一个号,看了两分钟,不说还要庄里北京的折腾。但是,这只是挂号。 去年年底的时候,《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说的同样是因病致贫的危机,动辙几万的ICU,你能住得起几天?你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资产,也就是几天的ICU,几瓶格列宁,然后,余下的日子呢?你的老老小小呢?所以,当看到吕受益几乎脱光了的头发,半夜看着熟睡的妻女,然后选择自己结束生命的时候,内心无比的悲凉。如果是我,大概我也会这么选择吧。 切换到当下,普通大众的我们,又要如何做呢?毕竟还是要生活的,万分之几的生病概念,不一定是我,也不一定不是我,不能过份悲观,但也不可以盲目乐观,至少,从我自己来说,我会慢慢开始做好以下几点: 1、学会养生。这不是矫情,再多的钱用来治病,也不如防患于未然。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调整饮食,生活规律,尽量让自己在有限的工作与生活之间,更好的调节身心,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所有是与非。不是那种一直说在口中的伪佛系,而是从心底真正豁达。我的老板经常说到的一句话,你五十岁以后的生活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现在是否爱惜你的身体。这是至理名言,希望所有的小伙伴儿们都可以早点做到; 2、努力赚钱。钱没有够,想着赚够多少钱就可以养老的人,估计真的到了赚够目标的那一天,也还是无法停下来。我小的时候,曾经似懂非懂间,偷听父母谈话,那时候,我老爸说,等咱们攒够1万块,咱们也就可以想干什么干什么了。那是80年代,万元户是了不起的存在,可是时光过去三十年,那时候的一万,即使一直存着复利再复利,又能有多少钱?真的够你过上自己想过的日子么? 3、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配一些保险。是的,保险也许不会让你完全没有负担,但至少,真的有了问题,至少可以让你的负担减轻一些,或者现实一点说,可以让你多吃几瓶格列宁,而这意味着,你的生命可以多一点延续,你可以为自己也为家人,多争取一些在一起的时间。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有影片中众生的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