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星空下的蜗牛Xsl 于 2018-7-5 15:31 编辑 有相当一段时间,我的同学J跟我诉苦,都是说她妈妈。 她妈妈动不动就电话来骂:你看看你,读个大学有什么用?又没找个特别好的工作,也没找个好男人嫁!你看看,我们村里那些女孩子,初中都没读完,就出去打工,现在不都是成老板娘了?!有了几套房子,还买了车!你呢?混得什么都没有,也不能帮上你弟弟一把!我真是白养你了!还不如当初就不让你去读大学,也许还能嫁的好点! 我老妈曾经给J取了个外号,叫“读到老”。关于这个外号有个故事。 我们高考时,都没考好,J更是稀里糊涂地掉档了!只好参加后面的补录,被外地一所大学录取了。家里条件不好,父母没有固定工作,弟弟还在读高中,加上她考上的也不是什么好大学。父母便不太愿意她继续读下去,她倔强地冲父母喊:不行!我就是要读!就是要读!我就是要读到老! 那时候的我们,都过于天真,觉得大学是人生唯一的跳板,读了大学,就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就能彻底摆脱一直纠缠的穷困。大学毕业后,我们在各自的城市,努力朝我们想要的奔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现实啪啪啪地打脸。 尤其是结婚,这个被中国父母视为女孩子第二次投胎的机会,我们仍然齐刷刷地浪费掉。自己日子难过,也无法帮上娘家。加上农村是个比城市更势利的地方,大城市里关上门就是过自己的日子,但一个村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在别人唾沫里滚几道。J的妈妈有怨气,也是能理解。 只是,如果当初我们没有上大学,就一定会嫁的比现在好?而这个“好”的标准,又是什么?钱多车豪人傻?能让老婆可劲儿地往娘家搬钱?那么,追根溯源,养女儿又是为了什么? 在人生河流最重要的分叉口,我们选择了继续读书,而不是过早地成为南方工厂流水线上的一员。也许,我们最终活成了别人眼里的“笑话”,读了那么多书,却最终仍旧在生活洪流的困顿中挣扎。可是,我们从不曾后悔。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读书的意义,并不全部在于能否带来富贵,而是,能让我们在现实的残酷中,以更清醒的态度对待生活。不断反思:爱是什么?恨是什么?快乐是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们真正想要的什么? 钱很重要,但钱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衡量幸福的计量器。 而那些早早辍学,现在却嫁的很好的同学,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看到她们现在的风光。 记得读初中时,某天打听一位同学的近况,才知她去北京摆地摊了。每天用布包着许多圆珠笔钢笔笔芯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品,在学校附近兜售,一边卖一边要注意城管的动向,随时准备卷起所有货物逃之夭夭。北京的冬天有多冷,可以想象,我却不敢想象,在家乡她每年都会被冻的长冻疮的手,怎么扛过北京那些凌冽滴水成冰的寒冬。 读大学时,某天清晨无聊,给许久没联系的同学发短信,她回复说,刚下班,工厂接了大订单,强制性加班,她已经三十多个小时没睡觉了。 我只好跟她说赶紧去睡觉,多注意身体之类,就结束了聊天。转头望向窗外,三三两两的同学悠闲地从楼下走过。在我们人生最安逸的时光,她们正在以我们无数倍的努力,去填平生活的沟堑。所以,有什么好羡慕的呢?我们曾经以学业躲避的风雨,终会一丝不落地席卷而来。这和学历无关,这只是生活的常态。 那么,如果当初没读大学,我们的人生会怎么样? 也许会很好,也许不好,只是这个也许又有什么意义呢?时光不可以重来,我们无须去纠结任何一个路口,我们要知道,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我们现在要做的,就只能是以无比坚定的心,奋力扬帆前行,纵有风雨,只要努力,终会有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