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双十一,618这样的活动,兴趣慢慢淡下来了。 去年双十一,给女儿买了几件衣服,自己买了条裙子,结果裙子不合适,退了,女儿的衣服也退了几件,基本相当于白折腾。优惠有一点,但算下来也没有几块钱,再加上去年那种让人晕头转向的算法,想必大多数人还是失去网购兴趣的。 今年的618,战线比较长,几乎进了进了六月就已经开始。我所有的购买欲望,在前几个月差不多都基本挥霍完了,所以,真到了这个时候,反倒没啥可买的了,就一直淡定到了6月20号,基本是活动的最后一天了。开会的时候在淘宝闲逛,发现一直看上的一双耐克鞋,之前一直是1100多,本来也不太缺运动鞋,又觉得贵,就放在购物车两个月没动。但这个时候居然519可买,就立刻下了单。 后来又想,暑假马上到了,女儿的英语课下个学期要开始学习哈里波特,这个时候,看套哈里波特的书不错,当当这套书不参加满100-50的活动,标价241元,京东折下来也差不多240多,天猫有一家可以用50元的券,券后216元,就果断又下了单。 这两样东西,终于成了我的618战果,做为年中的网购大促,也算没有虚度。今天号称活动已经结束。早上我看了一眼,昨天519的鞋子,今天649,昨天216的书,恢复到266,虽然没有优惠多少,但总算也薅了把小羊毛。只是,得瑟的时候,损友贱贱的说,没事,你把鞋子加购物车持续关注,过几天就500了……我直想把她拉黑。 网购节,其实一直是商家的节日,所谓折扣,先提价再打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关注久了就知道,优惠可能会有,但是真的不如想像的大,而且有些品牌,其实也不怎么打折。京东李维斯的牛仔裤,爱人看上的款,之前799,618的时候,719,优惠80块,想来也合适,只是所谓半价,是别想的,买的没有卖的精,想实惠还是不太容易的。 身边的朋友也大多这样,不太热衷网购节,大部分有这么几个原因: 1、实际价格远没有宣传的那么实惠。这一点,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大家都心知肚明了。所以,冲着便宜去的人,被打击几回,也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2、按需购物慢慢成为习惯。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怎么样,购物慢慢也开始理智了,不会因为便宜,就再去购买自己其实不太需要的东西。有一年的双十一,我一冲动买了一大箱洗衣液,收到货发现,实在太多了,自己用一年也用不完,后来抱了两大瓶去送人。也囤过洗发水,将近两年才用完,那叫崩溃。关键后来发现,实际也没什么优惠,于是从此以后,再也不囤了; 3、网购种类在慢慢变化。我现在网购的东西,基本只有日用品和书,衣服、化妆品,这些,很少网购。也是近几年发现,网购的衣服,十有八九会退货回去,化妆品用到的就是那么几个牌子,大多数都代购了,网购总觉得风险有点大,万一买到假货,就不太划算了。书是定期会买的,但是也不太看活动了,需要就下单,碰上活动就参加一下,碰不上就算了。 4、时间更重要。之前当当的各种活动,我也是发现先提价再折扣,虽说终归会优惠一点,但是相比省下的几块钱,付出的精力不太值得。这几年,很多羊毛啊,活动啊,都不是很有兴趣,简单方便好操作的,就顺手薅一下,稍微复杂一点的,就直接略过。有那个时间折腾,不如看会书,或者干脆发会呆,原本就恨不得一分钟分成两半来用,再用来折腾几块钱,自己觉得不值得。 而且,因为职业原因,这几年看零售起起落落,随着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网购与实体店的价格也会越来越接近,差别也会越来越小。好的东西,永远不会有太低的价格,商家费劲折腾,无非也就是博个流量,小便宜占占也就算了,想像的大笔省钱,就免了吧,没什么可能的。消费理智了,无论是618还是双十一,想来,都会淡定许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