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负债,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 一、网络借贷,正在席卷第一批00后 近日,官方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因为和传统习惯的“储蓄消费”不同,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某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更扎心的毒鸡汤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很多新媒体大V和相关平台的推文标题,都充斥着一种物欲横流的浮躁气息: 二、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 小表妹前几天跟我吐槽: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银行卡里有多少余额都一清二楚的,该吃该玩的也都做了。 可是大学开通某呗之后,哪怕生活费增多了,哪怕自己赚了外快,但银行卡反而“负债”。 网络借贷让她买买买更爽快了,但是买来的很多东西却都堆在角落蒙尘了。 每次收到账单的时候,她才一脸惊呆:“我上个月怎么花了这么多啊?” 不单单是大学生会入坑,连职场人士也难以幸免。 上周和在茶水间和同事闲聊,她叹口气说:“以前我是月光族,现在是月欠族。” 原来,她习惯用网络借贷工具负担自己的消费支出,结果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能花就花、想花就花的依赖感。 如今每次收到工资到账的那一刻,钱包还没被焐热呢,就转手还到了信用卡里,而银行卡里剩下的余额,都撑不过一周了。 真的是“一入某呗深似海,从此工资是路人”啊,这是很多职场新人的真实生活写照。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这更是被“消费主义”摧毁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但是却有着如此令人震惊的消费能力,新入职场的年轻人也是一样,手里存款有限,但也是大肆消费的主体。 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岂不是一目了然吗? 现在很多层出不穷的贷款方式,就像一条毒蛇一样,死死地锁着年轻群体的脖子,把他们一个个拉下水: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甚至为还款而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 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 贷款中介为谋取暴利,欺骗亲人朋友、暴力催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背负着现金贷的人群中,高达95%的负债者在两个以上的借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 “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 你以为网络借贷让你实现了“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别闹了,网络借贷才真正是一条“放纵今日欲望,透支明日人生”的不归路。 其实原因很简单:经济实力配不上消费欲望。 年轻群体在成人社会的门口极目远望,物质欲望像野草一样疯长,但本身还不具备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正所谓“想得太多,赚得太少”,今天是这样,过去也差不多。 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年轻时住在寺庙里苦读。 每天煮一锅粥,待粥冷凝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贫困程度可见一斑。 《红楼梦》开篇,贾雨村对甄士隐说:“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得。” 读书人贾雨村,穷到连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路费和报名费都拿不出,最后得到了甄士隐五十两银子的“免息助学贷款”,才能够参加科举。 一个人在十八九岁到二十五六岁期间,如果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如果没有天赋异禀的赚钱能力,那么大多数人的“贫穷”都是常态。 但是在这种“贫穷”的常态里,很多人对新的电子产品却趋之若鹜,对新上的化妆品包包垂涎不已,还有超越自身家境的虚荣心,都在持续不断地加深年轻群体的消费欲望。 他们渴望用钱来弥补一些落差,渴望用金钱购买快乐,这种渴望,控制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甚至让他们失控。 在心理学上,购物狂行为被称为“强迫性购物行为”,说的就是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疯狂消费,而不考虑后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买买”剁手行为。 这种消费行为,早就不是为了生活所需而消费,而是纯粹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因此产生的一种机械式的花钱习惯。 美国《医学日报》曾刊文: 在购物之前,人们会做出丰富的心理准备,伴随着购物过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象他们在使用这些新物品时的情景,同时也在设想着未来的新生活,这会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人不禁高兴起来。 我们可以从这项研究中看出,真正使我们快乐的,并不是“购物”带来的,而是我们在购物时产生的憧憬带来的,这份憧憬,让人失去理性,而盲目的冲动消费。 四、戒掉负债,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欲望是被添加的,并非自我产生的: 我没有Gucci的包包,我感觉我融入不了公司氛围,
我没有Chanel的香水,我感觉我和她们不是同一个阶级的,
我没有TF的口红,CPB的粉饼,我感觉我在她们之间显得廉价。
…… 每天对着贷款账单惶惶不可终日,那才叫丢脸; 整日拆东墙补西墙,深陷负债里,那才叫跌份儿。 举着身份证排裸照,成为商品躺在10G几块钱的压缩包里,供人欣赏玩味,那才叫活不下去。 生活并不会因为少了那些虚荣的买买买而失去原有的精彩,但却会因为膨胀的消费欲望将你的人生拖入绝境。 要想不被“贷款消费”拉下水,就一定要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远离网络贷款,拒绝负债消费。 在《奇葩说》上,姜思达曾经给过一个克制欲望的小妙招: 有钱买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喜欢喜欢真喜欢”。 没钱买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呸,真丑!”
一个真正能活得消费自由的人,都会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体系,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他不以消费取得认同感,不会荒谬的以为有了怎样的消费水准就真的是进入了某个阶层。 我希望,在能力范围内我们能给自己最好的,但难以负担时,也能大方承认:“老子就是买不起,呸,就是不买!” 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负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