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8年前刚毕业的自己,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喜欢的职业(挣得到钱),一个适宜的城市(安得下家)。有时真的感激自己的早几年接收到的思维: 一、毕业前3年不考虑副业 有时论坛时常会有人提问怎么赚钱,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多开源,多找副业。乍一听没有毛病,毕竟开源节流是至理名言。 但是,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让他多开源,是多么荒唐?我严重不同意毕业前3年想这些心思。 既然入了一行,给自己一点时间学习,并沉下心来做好,如果运气好做出突破,这没准就是下半辈子的主业。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人才。切勿东一榔头,西一棒,最后啥都懂点,但没有一技之长。 当然3年不是一个固定期限,有的朋友1-2年就能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做的风生水起,自然可以调整这个时间。 但核心观点还是,做好自己本职,不能整天想着副业的心思。 二、正确的消费观 今天中午看到一个财务自由的观点,作者认为财务自由是一个伪概念。缘由是,一旦达到一个层次,就会有不同的消费等着。比如一月拿2000,只会考虑温饱;发奖金了,就想着买套衣服,饱餐一顿;再大点有点积蓄,就想买房,买车;再久远点,移民投资了解一下。 我们不要总想着财务自由,更应该想现阶段的能力怎么有一个好的消费观。毕竟赚的再多,消费没节制,也会不够花。刚毕业不要急着办信用卡,先用工资养活自己,而不是要考透支来维持。 记账一直是大家推崇的,钱花哪了,花了多少,生活可以简单朴素,但不能稀里糊涂。逐渐的,哪些钱必须花,哪些钱可以缓缓,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调整。 很庆幸自己2012年开始记账到现在,清楚自己的这些年的消费变化。不断总结,不断优化。 三、闲钱不闲置 有人说,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害怕,勇敢试。乍一听也同样没毛病,敢于尝试。 然而理财绝对不是,啥也不懂的小白不能长久的赚钱。我时刻记得那句:要对资本市场有绝对的敬畏之心。 对自己来说,肯定是恶补常识,了解风险,知道利弊后才会去尝试。 2013年的余额宝,2015年的股票基金,2016年的P2P,我无一都是了解清楚才去参与,有人说,你运气真好,我并不赞同,我并不完全靠运气。 现阶段,坚持记账让消费可控,本职工作稳定且有突破,收入也在逐年增加,逐年积累的资金分布在各个自己了解的领域。这些没有一个人能天生就会,也不是一蹴而就做成的。 依自己依稀的记忆,大学英美文学课上查尔斯狄更斯那句: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个时代不会埋没人才,不会像古人壮志未酬,只要你有能力,想办法学习,终有出头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