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已经越走越近了,不知不觉间今天已是小年夜,下个礼拜的今天就是除夕之夜了。我问老赵,为什么我一点也没有过年的感觉,一年比一年没有年味了。唯一的区别是回家的车票依然很难买,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春节的假期还不如国庆的假期长! 我有疑问总习惯探究到底,直到自己找到答案为止。我想自己感受不到过年的气氛,与这些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小时候,国民经济条件普遍的都不富裕,每到农历的十二月份,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都是自家一年里预留下的收成。什么炒花生,煮瓜子,灌麦芽糖,做芝麻糖片等等,三五一户的一起搭伴做这些吃食,热热闹闹,今天你来我家帮忙,明天我去你家搭把手。富裕一点的人家,养了一年的猪出圈了,喂了一年的鱼出塘了,院子里挂满了腊鱼腊肉,喜气洋洋,丰富多彩。而现在,什么都可以在商店里买到,不用再熬夜换工准备,田地里也不再长出各种格式的食物,甚至连年夜饭都不在家吃了。年味就这么一点点的从我们的手中溜走了,民俗传统的手工小吃,也被我们一点点的抛弃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前是收压岁钱的人,现在变成了给压岁钱的人。小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父母给的压岁钱并没有多少,但那份期待与欣喜的心情,是过多少年都不会忘记的。记得每年妈妈都是用一张四四方方的压岁纸包着,等我们都睡着了时,放在我们的床头边,早上一醒就能看到。在新年的第一天,不管干什么手心里都是攥着那个压岁红包的,因为这个压岁钱,我们总是只有这一天真正的拥有权;所以,总是格外的珍惜这一段与它相处的时间,往往等到晚上双手都被染上了红彤彤的颜色。那时,过年期间收到的所有压岁钱总是要如数上交的,等开学后,作为我们生活费的基金,而我们是没有真正的保管权的。 小时候,我们总是在期待着新年快点来到。我们当孩子的是理解不了大人的烦恼的,大人也总苦笑着对我们讲,也就你们当孩子的每天都想过年了。是啊,在孩子们的心里,过年不仅有压岁钱领,还可以穿崭新漂亮的衣服,想的是要和邻居的孩子们斗艳,吃不完的零嘴。那时的我们,是不知道一分钱是可以愁死一个好汉,也从不会去考虑新衣服是怎么来的,反正母亲肯定是会给准备好的。当母亲的总是提前很久就准备好了孩子们的新衣,而我们当孩子的,每天晚上总是要试穿一会儿,才依依不舍的去睡觉,那迫切的心情,好像哪一天没有试穿,它们就会长翅膀飞走了似的。 长大后,我们再也不用等到新年才能买新衣服,再也不用掰着手指算日子,新衣服哪天才能正大光明的穿在自己身上,再也不会为了能早一点穿上它们,天还未亮就火烧火燎的起床了,满村的和小伙伴们斗艳去。现在的我们,看中了喜欢的衣服,随时都可以买回去,可是那份盼望着盼望着的小幸福感,也随着我们的长大,一点点的消失在时间的隧道中。我们也慢慢的懂得,过年真的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儿。 现在的年味,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