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很多这类型的文章,鼓励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但我想说的是: 有多少人真正有自己的事情呢? 有多少外出最兼职的人呢?就算有很多这样的大学生,他们有坚持了多久、得到了什么呢? 有多少创业的人呢?尽管有少数成功的例子,但专业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看清楚了自己所走的路呢? 鼓励大学生做自己的事情固然好,但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人。 对于那些想要外出创业的同学——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 让自己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平。 对于那些逃课去兼职的同学来说...... 我有个朋友利用逃课去做家教,他教了两个月,就回来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继续了,有钱赚,还不用上课,还很自由。 他说,他又不是师范类的学生,出去教课没什么收获,和自己的专业也不挂钩,有点儿浪费自己的专业了。钱也不是很多。 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那么平凡的大多数的、在校内的我们呢? 我们在校内、用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该做的事情。 我知道有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了,那么,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吧——比如看书、练字、听音乐、看电影、写文章。 大学,我是不赞成逃课的,任何课都不赞成去逃课。 别跟我说讲课的教授讲的不好,别跟我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堂没意思。 我只知道逃课之后的你在玩儿电脑、在宿舍睡觉、在聊天、在发呆。 我只知道你借着考验的名义坐在图书馆里,其实也没有学得很高效。 我只知道你为学生会奔波、忙碌着,其实把部分的时间实在闲聊中度过、而事情也没有做了多少。 所以,不逃课、去上课。 当然,有事情,可以请假——比如外出的考试、丧事...... 然而 去上课,其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还是要会上课。 我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他讲的课我是不太听的懂的。班里成绩好的同学们也说,听的不是很明白。有的同学很厉害,找到了教这个科目的别的班的老师,去听课。毕竟是专业课,不敢含糊。 实话实说,老师们的讲课水平的确分三六九等。你说他表达能力有限也好、说他个人能力有限也好......可还是要上的。 怎么上? 想这种专业课,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听,虽然听的不明白,下课之后你还可以问他,实在不行你就去听别的老师的课。 或者,就干脆放弃了。不听了,看书——看自己想看的书、感兴趣的书。 老师讲老师的,你看你的。 一上午四个小时的上课时间,用三个小时看书,两天就可以看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这样比玩手机、聊天、睡觉更有意义。 很多的早上起不来是因为晚上熬夜造成的,按时上课,也是个良好的、健康的作息习惯。 专业课是要学好的,那么非专业课呢? 说说《高数》、《英语》吧。 《高数》对理科生来说比较容易,对文科生就困难了。《英语》的话,为四六级的考试做准备。着类型的课最好还是听一听。 还是那句话,不听课就看书,比你逃课更有意义,就算是逃课看书,上课看书要比逃课看书更有效。 再说说马哲这类的课程吧-- 我的马哲老师讲的是很好的,最让科目是马哲,但我觉得他在讲一本社会调查报告,是一个让我大开眼界、有新思考、新认识的老师。 若有幸遇到这样的老师、讲的内容也正好和你的口味,不管它是什么课,都去好好听吧。如果老师讲的却是是和照着课本念、对你自己又没什么意义的话,那就别听了,大概了解一下这门课时说的什么就好了——看书去! 逃课去考研学习,我也不是很赞成。 还是看自己的效率吧——如果业余找时间去学习的效率不高的话,那就逃课吧,记的别落下专业课。 总结: 课余时间,我们足够应付其他的事情了,没必要逃课去做。 逃课之后时间充裕,就会有很多浪费,而利用课余的时间节省,不仅高效,还能办事。 是否决定放弃一门课程的听讲,以看自己的兴趣和老师的讲课吸引力,二看课程的重要程度。 不逃课、会上课。 自律 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