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晒单]

为什么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浏览:390 评论:8
2017-10-31 15:08:58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手机 [ 复制链接 ]


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中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人生就是这样,总归是要自己去工作去生活,去爱去疯狂。没有人也没有任何道理可以直接解释人生。

那么关于如何成功,如何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何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能等种种成功学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豆瓣、知乎、百科、书籍等很多很多渠道获得指导意见和实用方法。只是,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个人觉得有两种原因:一是【不会】,二是【不想】。


所谓【不会】,就是指人们在学到方法之后,发现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他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执行和实践。需要提高技能之后才能运用此类方法的状况。


我看过一本书——《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大多比较容易执行和学习,均属于一些小习惯起的大作用,所以本书中针对学习者"不会“的内容并未涉及太多,如果非要举例的话,那就是【让上司挤出时间去听汇报者精简的工作报告】,这一点对于总结能力比较差,工作汇报比较啰嗦的同事来说应该是个硬伤,很可能会出现好不容易挤出上司的时间之后却汇报了一些毫无重点无关紧要的工作,白白耽误上司和自己的时间。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单单靠改变工作习惯可以提升的,还需要汇报者多多阅读和总结,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总结汇报能力。


所谓【不想】则是指人们学到方法之后,明明觉得方法很简单,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改变,可是仍然会出现一种临阵退缩或者当场忽略的情况,造成改变工作习惯时出现【主动不想】和【被动不想】的状况。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日常容易被忽略和”不想“的习惯。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关于第一章投资人脉里面提到的【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书中说道”HBS的简·里夫金博士负责MBA课程中的《企业战略论》,在这个课程中有90名学生,博士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且也由于授课较好,所以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而他的课程是抽签决定的,只有运气好的学生才能选修。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节花了很多的笔墨去讲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让别人感觉备受尊重的一个简单方法。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当时带孩子得了腱鞘炎,每天都要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所以我通过学习之后会有意识的去观察每一个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胸牌,这样在下次见面时我就可以直接称呼对方为XX大夫(他们的名字),即使对方表面没有反应,但我想他们也是更容易接受这样被别人称呼名称和职称的组合的。


比如书中说:要礼让他人,保持心胸宽广。
比如书中说:要花三倍于读书的时间来认真思考每章节的要旨。
比如书中说:要守时,要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
比如书中说:要快速的回复邮件,即使再忙也要告诉对方答复的时间。
比如书中说:要在会议上积极发言,认真思考,仔细记录。


所以上面我提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书中提到的习惯也是非常简单的习惯。但是至于你读完书之后是否有意识的改变和学习,是否愿意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一样的去坚持,就取决于自己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吸收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坚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克制自己,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想】的变成想的。也许拥有成功的人就会更多一些。


所以,应该好好思考为什么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