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透过“现象”,说说现实

浏览:197 评论:3
2018-7-10 17:55:15 来自生活资讯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上个周末去影院看了这部最近比较火的电影----《我不是药神》。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带着笑容看完上半场,又满脸泪痕的哭完下半场。
电影的故事情节虽然部分杜撰,但反映了最基层群众面对疾病时的现实、无助与残酷。
共情之心,油然而生,怎么能不深有感触?!
而艺术影片中模糊的几处细节,也值得再展开讨论讨论:



为什么抗癌药卖的这么贵?

电影中慢粒白血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的“格列宁”,现实中叫格列卫,一盒高达2.3万多元,
按正常服用频率一个月一盒的话,一年需要花费28万多元。
是因为濒临绝症的人得靠它活命,所以药企不怕药卖不出去,所以才高价暴利吗?
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作为本职工作涉及到与“药”相关的行业,我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

研制控制白血病有显著作用的新药,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和巨额的资金。
以格列卫为例,从发现靶点到获批上市,这款药耗费了约50年,制药企业诺华投资超过50亿美元。
为了有动力和资金基础去研发下一款药品,药企必须要在专利期内把专利卖出高价,尽可能多地获取利润,收回成本。
专利药保护期限一过,仿制药就可以合法生产。“正版药”价格将遭遇“断崖式跌落”,不再能为药企赚大钱。
所以说,只要一种药物在专利期内,大部分国家的患者都吃不到便宜药。


有网友在这部电影网评下面回复:自从看了《我不是药神》,对瑞士再无好感......
我觉得这种想法有点片面,虽然诺华制药是瑞士的,但瑞士本国医疗福利制度是非常完善与健全的(可自行百度);
新药的研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临床到上市这中间需要经历数十年的时间,
同时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能成功上市的概率仅为10%。  
所以当一款新药获得上市批准后,药厂往往首先要做的是:收回成本!  
如果强制药厂降价,导致的后果将是,没有药厂愿意研发新药,到最后可能连药都没了。

做企业的是商业模式,不是公益行为,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也无可厚非,
往大处着想,如果各国政府愿意拿出部分资金赞助企业研发,再无偿造福于社会,倒是皆大欢喜;
但目前为止好像这样做的国家微乎其微,企业得靠“商业模式”收回成本活下去,才能不断研发新药造福人类。

②为什么仿制药在印度便宜又合法?

印度药为什么便宜?因为印度政府在药物方面开发实行“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说句大白话就是,当“专利药”老百姓吃不起的时候,国家有权不经过专利所有者的同意,
将它强制许可给本国生产厂家来进行强制仿制,所以印度各药店有大量的价廉物美的仿制药可见。
但从世界贸易合作和专利保护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无赖”行为,
通常是落后国家担心民众买不起专利药而无法保证国民基本医疗和国家安全的使用的“下策”。

而中国目前没有通过对任何一种专利药物实施强制许可来降低药价。
唯一的途径就是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及医保谈判,降低药品价格。
除了法律问题,在现实层面,国产仿制药也并不受宠。
很多本土企业做仿制药利润极低,受政策和各种因素影响,从研发到获批准上市时间长,困难大,前景不乐观,企业不乐意。


③世上最难治的,是“穷”病?

这句话是电影里的“反派”张长林说的,说这话时的语气与神态是不屑又瞧不起穷人的样子。
实际生活中,这句话又是一语中的,是不争又无奈的现实。

八十年代末,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我妈生了病,当时并没有查出什么具体病因,
我只记得医生开了一种叫做“肌苷片”的药物,治疗效果还挺好。
但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医嘱这种药每天要吃3次,我妈为了每天省下几毛钱,一天只吃2次。

妈妈的病断断续续吃药,拖了几年,严重的时候眩晕、恶心,不能走路,需要卧床休息。
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她忽然有一天病情加重,毫无征兆的撒手人寰......
从此我年少丧母,对妈妈只能是无尽的思念与未尽孝道的遗憾。

等我长大从事相关职业,回忆起小时候见到妈妈生病场景的点点滴滴,
推测她当年或许是眩晕症、心脏病,要么是更年期综合征,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
但因为家里穷,妈妈尽量隐忍着自己的病情,连药都省着吃,没有查出病因及时治疗,最终失去了生命。

同样的例子,在十几年后又印证到我姐身上。
姐姐三十几岁的年纪,发现早期乳腺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这种病早发现早治疗,存活率非常高。
但当时姐姐姐夫为省点钱,决定在县医院做手术而没有选择医疗条件更好一点的市立医院,
一方面是听县医院医生忽悠,说他自己是市立医院某某专家的得意门生;
另一方面县医院的治疗费用的确比市医院便宜不少;
为了省钱的结果是手术化疗方案不正确,最后导致姐姐癌症扩散,三年不到的时间就离世了。

而我今天说这些话,也是后悔的“马后炮”;因为当年我工作不久,既没有多少钱借给姐姐看病,
也没想到一个自诩为“专家”的医生,怎么化疗方案都没有使用正确?!

你看,如果不是因为“穷”,我妈不会吃药都省着,怎么不去大医院彻底检查一下病因?
如果不是因为“穷”,我姐当然愿意选择更好一点的医院做手术。
“穷”有时候真的是治不好的病啊,也带走了我两位至亲的生命......

④还有多少人相信类似“张长林”这样的医托、药托?

影片中的张长林,是个反面角色;与其说是医托、药托,
还不如说一开始是个卖假药的骗子,后来是个卖高价仿制药的黑心奸商。
那些白血病患者买不起正版高价药,买不到便宜仿制药,听张长林的鼓吹,上当受骗买他的假药。
所谓走投无路、病急乱投医了,现实中这样心态的人很多。

还是说到我姐,当时癌症扩散了以后,我建议她到市里医院做化疗控制病情。
她到了市医院,在门诊挂号的时候就被医托忽悠走,说哪个医院专治这个病效果好。
去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医院,挂了几瓶不知道名称的药水,被骗了几百块钱。
我姐平时不傻不笨,因为病入膏肓、对活下去的渴望,让她对别人口中说的一线生机,深信不疑。
再后来,她去市里医院,我有空都陪着去。当局者迷的时候,亲人要保持理智与冷静。

别说生病的人,健康群体有时候也是抱着“防病于未然的心态”被忽悠。
我们小区附近,这几年各种“医疗保健馆”层出不穷,专门忽悠老年人。
一开始几天带你一起做个养身操、听个讲座啥滴,再发点不值钱的小礼品。
混的群众基础牢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再找几个“托”,现身说法,肯定“疗效”,开始推销各种药酒,治疗仪,保健品。

你别说,相信的人还不少,我家隔壁邻居,一个很精明的老太太,还是高级知识分子,
被忽悠买了药酒、保健品,医疗器械啥的,拿给我看,连个正规的批准文号都没有,花了几大千。
我只能淡淡的建议老太太,以后尽量去正规药店买,质量售后有保障。

别笑病人、老年人不理智,因为我们没有身处那种状态,自然不能体会他们的感受。
还是希望亲人能理解、关心与开导他们,减少上当受骗的概率。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再有不能有病,再没不能没钱。
“有病”比“没钱”更可怕,没钱可以挣,可以日子过得紧巴点,想得开照样心情愉悦。


而“有病”的人,即使有钱,不一定能彻底解决问题。

我老家以前一个千万级的土豪,得了绝症,有钱没招,最后还是一命呜呼。

所以,保重身体,不要透支健康;身体好,就是省了钱。
努力挣钱、多多攒钱。人生总有万一,在“万一”的情况下,尽可能活得有尊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